我是一名紅斑性狼瘡症的患者,這是一種自身免疫的疾病。今年是我診斷的第十年,在這期間,我經歷了各種症狀和併發症,忍受了極大的痛苦。由於紅斑性狼瘡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,我一直盡最大的努力緩解症狀。
目前分類:使用見證 (35)
- Aug 17 Sat 2024 00:00
【真實案例】紅斑性狼瘡症患者的十年經歷
- Jul 01 Sat 2023 00:00
【真實案例】本來的小結石,突變膽管病變
我的故事要從2020年9月的某一天說起。我跟親友聚會聊天得知,她最近做了胰臟的預防性檢查,她建議我有空去做做檢查。我自己年紀也不少,所以我預約了超聲波檢查。報告顯示我的胰臟沒有問題,只是膽管中有一個小結石。由於還沒有到需要手術的階段,醫生建議定期觀察就可以了。
- May 20 Sat 2023 00:00
【真實案例】肝手術後,我非常擔心它會復發
- Apr 01 Sat 2023 00:00
【真實案例】這次的化療我注意到跟之前有點不一樣
- Feb 17 Fri 2023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我的乙型肝炎抗原水平下降了!
- Jan 06 Fri 2023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為什麼我的情況越來越糟糕?
- Dec 02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手術後才是惡夢的開始
自從 50 歲左右,我每年都進行健康檢查,一直以來,我的 PSA 水平都比較高,最高峰的時候是4.25ng/mL。我輕視化驗結果,心想這只是良性前列腺增生而已,是中年男人常見的事情,我沒有理會。直到退休後,我才去更大的醫院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。
- Oct 28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我完成了 12 個化療療程
- Sep 23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爸爸完成了18 個的化療療程
自從 2020 年底,爸爸一直說他感到消化不良。我以為是因為他吃東西太快所引起,沒有認真對待。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,媽媽陪同爸爸去看醫生並做了內窺鏡檢查,萬萬沒想到是胃部出現嚴重的問題—胃部發現惡性細胞,已經屬於中晚期。當時我感到既憤慨又後悔,心裡責怪自己輕視爸爸的健康問題。
- Aug 19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媽媽的骨盆區域復發跡象有明顯的下降
- Jul 15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胰臟細胞病變,化療是唯一的抉擇
- Jun 10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醫生說,我已經錯過治療機會
大家好,我今年49歲是一位勞動工人。過去的30年來,我的生活習慣都是非常糟糕。18 歲開始,我就愛上喝酒,飲食習慣也很隨便。我的父親是因為肝臟重症去世的,我不但無視這個警告,我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健康。
- May 06 Fri 2022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一個令人振奮的結果
- Mar 25 Fri 2022 10:00
【真實案例】醫生看完檢查報告後,問我發生了什麼事?
事情是發生在2018年的時候,當時我經常咳嗽,看了好幾次醫生,但是醫生都認為這是與過敏症有關。7月的時候,我又因為咳嗽去看醫生,這次我要求做進一步檢查,因此,我被安排了做X光檢查。結果顯示,我右肺有一個7.5 厘米的病變細胞,並確診末期。
- Dec 10 Fri 2021 10:00
【真實案例】醫生說:復發的機會非常高
兩年前,我的丈夫接受了手術,醫生把大腸中的7個病灶切除。雖然病灶及時切除,但是醫生表示重新長出來的機會非常高,生長速度會更快。與此同時,丈夫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前列腺指數不正常,PSA指數到達12.5。一切的不肯定就好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炸彈一樣,讓我們的心情墜入谷底,非常不安。
- Feb 26 Fri 2021 09:00
【真實案例】晚期前列腺患者的心歷路程
- Jan 22 Fri 2021 07:13
【真實案例】我的PSA水平下降到2.9
我今年66歲了,於兩年前退休,定居於美國休斯頓。40多歲時,我了戒煙,不過,我仍然容許自己每星期喝一瓶紅酒。60多歲時,血壓有點高,開始服用血壓藥。每隔幾年,我都會進行全身的健康檢查,三年前發現了三個結腸瘜肉,並即時切除。一直以來,我追求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例如:定期去健身房、散步和游泳等。我甚至在年輕時參加馬拉松比賽,我也能夠排在比較前的位置。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,我以蔬菜、水果和全穀類作為主要的日常飲食,我從來不擔心健康會出現大問題。
- Sep 12 Sat 2020 04:40
【真實案例】擺脫了需要洗腎的惡夢
- Aug 15 Sat 2020 04:30
【真實案例】90歲母親與重症和平共處
老年人患上重症,家人要考量的不只是治療方向,更重要的是,如何保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?老年人的體能和免疫防衛系統都在走下坡,對他們來說,來回醫院/診所做檢查、手術、治療過程、住院卧床等,都會耗損他們的精神和體力,影響生活品質。壞細胞也是身體自然生成的一部分,有時候是感到力不從心、無計可施。如果能夠退後一步,學習「如何與重症共存」,尋求安穩的共存生機,也許是正面的生存之道。以下就是一個與重症和平共處的故事。
- Jul 17 Fri 2020 04:18
【真實案例】醫生告訴我:它消失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