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糖不耐症.jpg

乳糖不耐症是全球數百萬人共同面臨的健康問題,尤其在亞洲人身上非常普遍。通過正確的飲食調整,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狀。今天將帶你深入了解乳糖不耐症,包括它的成因、症狀、診斷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和調整飲食。

什麼是乳糖不耐症?

乳糖不耐症(Lactose intolerance)是指人體無法有效消化乳糖,乳糖是一種存在於奶製品中的糖。這是由於人體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酶(Lactase),這種酶負責分解乳糖使其能被小腸吸收。當乳糖無法被分解時,它會進入大腸,並被細菌發酵,導致一系列消化問題。

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通常在攝入乳糖後30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,包括腹脹、腹痛、腹瀉、噁心和氣體增多等。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,取決於乳糖酶的缺乏程度。

乳糖不耐症的診斷方式

診斷乳糖不耐症的方法有多種,其中最常見的是乳糖耐受測試和氫氣呼氣測試。乳糖耐受測試需要患者空腹飲用含乳糖的飲品,然後測量血糖水平的變化。氫氣呼氣測試則是測量患者呼氣中的氫氣含量,因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大腸中被細菌分解時會產生氫氣。

乳糖不耐症的成因.jpg

乳糖不耐症的成因

乳糖不耐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基因遺傳:某些族群,如亞洲人和非洲人,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較高,這與遺傳因素有關。

年齡增長:隨著年齡增長,人體乳糖酶的產量自然減少,導致乳糖不耐症。

  • 2030歲:乳糖酶水平顯著下降,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對乳製品的耐受性變差。
  • 4050歲以上:乳糖不耐症在這個年齡段變得更加普遍,症狀可能變得更加明顯和頻繁。
  • 老年期(60歲以上):許多人可能會完全失去乳糖酶的產生能力,導致對乳糖的耐受性極低。

生理退化:隨著年齡增長,消化功能逐漸退化,導致年輕時沒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年老後出現相關症狀。

腸道疾病:某些腸道疾病,如乳糜瀉(又稱麩質敏感性腸病)或克隆氏症(Crohn's disease),會損害小腸黏膜,影響乳糖酶的產生。

乳糖不耐症的飲食管理

對於乳糖不耐症患者,飲食管理是關鍵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
  • 選擇無乳糖或低乳糖的產品:市面上有無乳糖的牛奶、奶酪和酸奶可供選擇。
  • 植物奶替代品:植物奶如杏仁奶、豆奶和椰奶是不含乳糖的良好替代品。
  • 閱讀食品標籤:學會閱讀食品標籤,避免攝入隱含乳糖的食品,如某些加工食品和藥品。
  • 外出就餐時的選擇:在餐廳點餐時,可以詢問菜品是否含有乳糖,並選擇不含乳製品的菜式。
  • 逐漸調整飲食習慣:慢慢減少乳製品的攝入量,讓身體逐漸適應。
  • 乳糖酶補充劑:在需要攝入乳製品時,可以使用乳糖酶補充劑來幫助消化乳糖。

杏仁奶.jpg

乳糖不耐症患者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嗎?

乳糖不耐症患者需要注意鈣和維生素D的攝取,因為這些營養素主要來自乳製品。以下是一些替代來源:

鈣:可以從綠葉蔬菜、杏仁、豆腐和補鈣食品中獲取。

維生素D可以通過魚類、蛋黃和經過強化的植物奶攝取,或考慮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3-Plus小編 的頭像
    3-Plus小編

    褐藻糖膠小博士

    3-Plus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